2019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运行报告

 
创新驱动 向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2019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运行报告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经济运行部

 

        2019年,在贸易、投资疲软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速实际增长2.4%,较2018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继续提升;消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作用明显,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创新驱动作用增强,新动能新产业快速成长。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经济建设基础的中国建材行业2019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重点产业生产总体平稳,部分产品显著增长;行业经济效益保持增长,出厂价格高位稳定运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建材产业第一,主要产品产量及整体行业经济效益保持明显增长趋势,行业平均价格保持高位增长走势。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风险加剧,新动能快速成长

  2019年,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国家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第四季度尤其是11、12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释放出持续向好的信号。2019年全年GDP实现6.1%的增长,符合预期目标。从“三大需求”贡献率来看,2019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资本形成高26.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图1

图1. 2019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分产业看,第三产业GDP增长6.9%,所占比重较2018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GDP增长5.7%,对整体GDP贡献率为36.8%,较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图2

图2.2019年三大产业GDP增速、占比及贡献率

  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新动能新产业茁壮成长,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7%、8.7%和7.2%,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3%、3.3%和7.8%,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合计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

图3

图3. 2019年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领先于其他行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2019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持续推进。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同时企业杠杆率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支撑作用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和3.1个百分点。

图4

图4.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2.政策环境——逆周期政策推动经济结构加速调整

国家在不断促进供给、需求与制度的协同演化与升级,这构成了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近几年整个政策逆周期调节使得宏观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2019年,增加专项债发行力度和额度、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和措施不断落地,有效平缓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减小负面冲击。同时,相关产业政策出台使得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方向更为清晰。

表1. 2019年行业发展相关的国家及部委政策汇总(点击文末下方链接,跳转至原文查看)

  2019年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正式发布,预拌混凝土产业首次纳入其中,使预拌混凝土的产业属性得以明确,这是预拌混凝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 通过梳理2019年国家相关政策、意见,可以看出,国家持续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市场监管方式改革等多措并举,可以有效保障供给端与需求端协同发展。

二、产业链相关行业运行简要分析

本报告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原材料入手,主要分析上游水泥、砂石骨料行业2019年运行情况。

   1.水泥行业——熟料产量创历史新高,价格高位维稳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水泥产量23.3亿吨,同比增长6.1%,是近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水泥熟料产量达到15.2亿吨,创历史新高。水泥价格全年高位运行,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PO42.5水泥价格均价为449元/吨,较上一年上涨11元/吨,涨幅较前两年有所下降。
 (1)区域生产情况

  分区域来看,华东水泥产量继续领先,区域水泥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2019年区域水泥产量同比增长9.4%,本地需求强劲。东北地区水泥产量同比增长最快,涨幅为13%,主要原因是南北价差持续拉大,致使东北水泥大量南下,带动了东北水泥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中南、西南地区水泥产量增速较低,区域内部分省份产量出现负增长。

图5

图5.六大区域2019年水泥产量及同比增速

  2019年北京、海南、河南、贵州和青海水泥累计产量出现同比负增长,其余省份同比正增长,其中吉林、西藏、甘肃、山东、辽宁、山西、江苏、安徽均实现了2位数的高增长,市场需求在不同区域分化依然明显。
 (2)水泥价格走势

  2019年,全国水泥均价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前两个季度在需求与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入双重因素的不断制衡下,水泥价格高位震荡;8月份之后淡旺季转换及供给侧压缩为价格上涨提供了足够动力,第四季度局部地区出现了多频次、大幅度上涨,部分地区甚至达到水泥价格历史新高。

图6

图6. 2019年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价格指数走势

  分区域来看,华北地区价格涨幅最大,同比增长8.45%;东北、西南地区价格低于去年,尤其是东北地区,2019年水泥均价较去年下降近40元/吨,这也导致了东北地区水泥、熟料大量南下或流入周边地区;华东地区继续保持全国价格最高位,年均价格较去年略有增长;中南地区价格略低于华东地区,年均价格较去年略涨3.27%;西北地区价格处于全国价格低谷区,2019年均价增长不到4%。

   2.砂石骨料行业——供给侧结构大幅改善,价格继续上涨

近两年,环保督察、河湖治理、整治非法采砂、矿山治理、采砂点治理等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砂石供给结构持续调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造成了砂石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2019年相关政策持续发力,砂石供给结构调整优化,但供应短缺现象仍在持续,价格也仍然保持上涨走势。

图7

图7. 2019年砂石价格走势

  2019年部分地区有关部门出台了区域采砂规划,大型绿色矿山也陆续投产,运输部门出台“公转铁”的相关政策,工信部等有关部委出台推动机制砂发展的相关政策,砂石骨料行业供给侧改革将随着这些相关政策的落地显现出更大成效。

三、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运行分析

1.需求端——房地产业成为重要支撑

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维持低位增速运行,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0%左右,成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

图8

图8.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势

自2018年5月起,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降至一位数,2019年基建投资保持低速增长,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告别大水漫灌的高增长模式,而更有针对性的短板领域投资得到加强,例如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9.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7.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3.2%,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7.7%。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铁公基”依赖性较强,2019年道路运输业投资的较快增长支撑了基建领域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需求增长。

2019年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施工面积增速较上一年加快3.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下游市场需求的主要力量。

图9

图9. 2018-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两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中施工面积增速一直保持增长,拉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产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然而从2019年新开工面积及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来看,未来短期内房地产施工面积增长势头或将回落,或会引起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相关产品需求的下降。
2.行业生产——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2019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点细分行业生产总体保持增长,商品混凝土产量达到25.5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5%;混凝土电杆产量1816.55万根,同比增长2.85%。

表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产品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率

主要产品

累计产量

累计同比

商品混凝土(万立方米)

255390.86

14.49%

混凝土排水管(千米)

68817

20.84%

混凝土压力管(千米)

5737

4.97%

混凝土电杆(万根)

1816.55

2.85%

混凝土预制桩(万米)

32000

0.24%

说明: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产品产量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

            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受房地产施工较为旺盛的影响,2019年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大幅增长,制品行业生产景气度受地方需求差异影响存在较明显区域特征,例如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混凝土排水管产量出现大幅增长,而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混凝土排水管产量同比下降。

3.行业经济效益——收入利润增长均超过20%

2019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15976.79亿元,同比增长21.6%;利润总额累计782.64亿元,同比增长25.1%;应收账款占比规模较大情况未见缓解,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依旧达20%以上。

图10

图10.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收入及利润月度变化情况

说明: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

                    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

2019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销售利润率为4.9%,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而建材工业整体销售利润率为8.7%,尽管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营收规模持续位于建材产业首位,但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却一直低于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
2019年期末行业应收账款净额为5356.34亿元,同比增长23.61%;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3,较上一年略有下降;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例为33.5%,占比较去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行业财务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居高不下,行业及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方式防控资金风险。
截止到2019年末,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数为11091户,较上一年增加1058户,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亏损企业面为10.98%,较上一年下降0.78个百分点,行业整体经营情况有所改善。
4.上市公司——大部分盈利增长,少数企业预期亏损

2019年,行业中上市公司大部分企业业绩预计为盈利,且较去年业绩相比有明显增长,少数企业预期出现亏损。分行业看,混凝土行业上市公司中,除个别企业因区域商品混凝土市场出现明显回落导致企业业绩受损,绝大部分企业出现商品混凝土销量上涨。

表3.2019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及变动原因(点击文末下方链接,跳转至原文查看)

四、细分行业运行情况
1.预拌混凝土行业
2019年预拌混凝土行业生产活跃,产量创历史新高,行业对上游价格的传导敏感而及时,价格保持高位稳定运行。2019年,预拌混凝土行业在绿色、智能化发展方面继续以点带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发展特征。相关产业政策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指出了更为清晰的定位及发展方向。
(1) 产量创新高,十省市产量增长超20%

2019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累计25.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49%。分区域来看,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华东地区产量均超过15%,只有西北增长率不足10%。

图11

图11.2010-2019年商品混凝土累计产量及增长率

分省市来看,十个省市累计产量超过20%,海南、贵州则出现产量负增长。2019年,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9.2%,投资大幅下滑导致区域混凝土需求大幅减少;贵州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只有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2.4%,拉动混凝土需求的投资出现负增长,导致区域混凝土产量同比下降。

图12

图12.2019年各省市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增长率

 (2) 全年均价上涨35元/立方米,波幅收窄

2019年,商品混凝土价格保持高位平稳运行,全国均价走势与水泥价格基本相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全年全国商品混凝土(C30)均价为440元/立方米,较上一年增长35元/立方米,增幅为8.67%,价格波动幅度较上一年明显收窄。

图13

图13. 2018/2019年商品混凝土(C30)价格走势(元/立方米)

分区域来看,水泥价格高位地区华东、中南两大区域同时也是混凝土价格高谷区,上半年在原材料价格回调的情况下混凝土价格跟随下调,第四季度需求快速提升,价格实现上扬走势。西南、西北地区2019年价格则保持稳中略降的走势,年末价格较年初均下降20元/立方米左右。2019年华北地区价格成为仅高于东北地区的次低谷位,区域内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是主要原因。自2018年开始东北地区成为商品混凝土价格低谷区并大幅拉开与其他区域的价差,2019年东北地区均价低于全国均价近100元/立方米,直到第四季度才逐渐突破300元/立方米,区域内需求持续疲软导致价格上涨无力。

图14

图14. 六大区域2019年商品混凝土(C30)价格走势

分省市来看,2019年末,11个城市商品混凝土价格超过500元/立方米,其中合肥、广州两个城市价格更是超过600元/立方米。年末贵阳市商品混凝土价格不足300元/立方米,是全国价格最低省会城市。

图15

图15. 全国主要城市2019年末商品混凝土(C30)价格走势

 

 (3) 行业绿色、智能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链整合多元化

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到社会各个行业,在相关政策推动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共识,诸多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绿色发展上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效。同时随着工业智能制造的不断深入,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两化融合”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许多企业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发展。

在原材料供应短缺的情况下,资源整合成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整个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趋势,大型预拌混凝土企业积极发展砂石骨料、复合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业务;同时一些拥有技术、装备、配套原、辅料或资源优势的产业链相关投资主体进入行业,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较好的收益和市场占有率。这些发展变化使得产业价值链整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整个产业链格局将加速演变。

 (4) 产业政策指导行业发展方向

2019年8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七家政府相关部门颁布了《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减量集约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19-2025年)》(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了预拌混凝土产业减量集约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基本原则,坚持市级统筹、属地落实,坚持减量置换、集约发展、环保利废、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等原则。北京市在预拌混凝土发展方向上的政策创新值得全行业重视关注和学习借鉴。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预拌混凝土行业首次进入《目录》。《目录》将“储料区、主机搅拌楼、物料输送系统等主要生产区域实现全封闭,并配置主动式收尘、降尘设备,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进行运营管理,具备消纳城市固废能力的智能化预拌混凝土生产线”列为鼓励类,标志着产业属性得到确认,更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2.混凝土预制桩行业

2019年上半年,混凝土预制桩行业需求向好,在房地产施工进度加快的拉动下全国混凝土预制桩产量出现明显上涨,但下半年房地产施工进度放缓,混凝土预制桩需求明显萎缩。全年预制桩产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在前两年预制桩市场持续好转、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大企业抓住机会抢占市场,新建或扩建生产线,一些行业外的投资者也加入进来,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新建混凝土预制桩生产厂家约30家左右;同时由于环保、节能政策实施力度加大,部分生产线因不达标而停产甚至关停退出市场,因此整体来看行业规模变化不太大。混凝土预制桩行业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中集中度比较高的一个细分行业,产量前十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左右,且近两年出现集中度大幅提升的现象,大企业做强做大的步伐加快。

污染天气停产限产、锅炉改造燃料更换、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是近年来混凝土预制桩企业普遍遇到的压力,在这些挑战下,大部分企业在不断探寻升级转型之路,企业集团化、产品多元化成为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市场需求分布不均,一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投资新建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组建集团化企业,在多地建立生产基地;同时为避免单一产品风险,企业也在扩大产品种类,拓展应用领域,多元化生产各类不同混凝土制品。同时,企业也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力度。

3.PCCP及混凝土管道行业

2019年,全国加大力度推动补短板,全年批复37项重大水利工程可研,23项开工建设,是2018年开工项目的2倍多。2019年全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7260亿元,较2018年增加520亿元,创历史新高,为补短板提供了资金保障。2019年,混凝土管道产品产量出现增长走势,其中压力管同比增长4.97%,排水管产量同比增长20.84%,全国水利工程投资力度加大提升了PCCP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PCCP企业生产集中度很高,全国产量前十家企业集中度在80%左右,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同时PCCP大型企业逐步实现产品多元化发展,开发新市场和新的管道产品,以提升企业在整个管道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PCCP企业调整了生产规模,产能得到明显压缩,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提升。

2020年1月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负责人表示结合补短板总体方案,提前筹划了“十四五”重大水利项目,提出储备项目409项,为“十三五”规划的2倍,并从中梳理筛选出一批对保障国家水安全有重要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150项作为2020-2022年拟新开工项目重点推进。从项目数量来看2020-2022年开工项目充足,给PCCP行业提供了较好的需求空间。

4.混凝土预制构件行业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7年年底,住建部印发通知,使得装配式建筑从试点示范走向全面推广阶段。各地纷纷出台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出台鼓励和保障措施,近两年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保持高速发展趋势。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预制混凝土构件行业也迎来快速的规模扩张,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新增预制工厂近200个,全国规模在3万立方米以上的预制工厂超过1000个,PC产能达到5000-6000万立方米,而市场实际需求为2000万立方米左右。

装配式建筑发展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化,东部发达地区推广力度较大,因此这些区域的PC企业发展较快,企业生产基地数量较多。同时装配式建筑发展较为领先的区域PC企业更倾向于跟随市场需求配置产能,从而实现更高的产能发挥率;而个别地区PC企业则是先实现产能规模建设,然而由于区域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产能发挥率偏小,造成资源浪费。

根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对房屋建筑预制构件企业的调研,从市场产品类型来看,住宅构建产品产量占比较大,其次是工业建筑构件、公共建筑构件。PC企业由于新建较多,因此在绿色发展方面实施了较为完善的污染防治措施,部分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体系,实现了较好的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企业对未来装配式建筑市场保持乐观态度,认为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预制构件需求将继续增长,房屋建筑领域的预制构件将迎来较好的发展空间。

需求前景向好,但当前PC行业仍存在较大挑战,技术人员短缺、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隐患改善不大、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要求严重不足、原材料和人工价格明显上涨等等,现阶段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PC企业要面临的甚至是如何生存的考验。创新发展是PC行业未来发展的必要手段,技术创新、标准创新是保障,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务模式创新是路径,例如对于大型设计和施工企业,装配式建筑发展路径可以重点探讨研发、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模式。

五、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2020年发展展望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了全国各地,严重影响了各行各业正常运营,同样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带来巨大挑战。

从2003年SARS对宏观经济各产业冲击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所受冲击最大,但整体来看,疫情对于全年投资却并未产生太大影响,当年投资增速仍然保持强劲。短期来看此次新冠疫情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需求端将产生一定影响,整体投资预计较年初的既定目标会有一定提升和调整;长期来看疫情对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将有深远影响,信息化、智能化将得到快速发展,应急抢险功能将成为提升行附加值得重要突破点。

1.需求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2020年经济总基调,地方两会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凸显投资机会,疫情过后基建投资将更加乐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0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会议确定了2020年重点工作,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同时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整体来看2020年改革仍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更加精准的结构调整及有效投资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路径。

2020年年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召开两会,从各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可以看出2020年大部分省市GDP增长目标与2019年实际值基本持平,目标上升及目标下降的省市数量相差不多;2020年18个发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的省市中6个省市投资增长目标较2019年实际水平下降,7个上升,5个基本持平。

 

表4.各省市2019年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2020年目标比较

省市区

2019年GDP增速(初步核算)

2020年GDP增速目标

2019年固投增速

2020年固投增速目标

北京

6.1

6左右

-2.4

 

天津

4.8

5左右

13.9

10左右

河北

6.8

6.5左右

6.1

6以上

山西

6.2

6.1左右

9.3

6以上

内蒙古

5.2

6左右

6.8

 

辽宁

5.5

6左右

0.5

7以上

吉林

3

5-6

-16.3

 

黑龙江

4.2

5左右

6.3

5左右

上海

6

6左右

5.1

 

浙江

6.8

6-6.5

10.1

6-6.5

江苏

6.1

6左右

5.1

 

安徽

7.5

7.5

9.2

10左右

福建

7.6

7-7.5

5.9

7.5左右

山东

5.5

6

-8.4

5左右

江西

8

8

9.2

9

河南

7

7

8

8

湖北

7.5

7.5左右

10.6

 

湖南

7.6

7.5左右

10.1

 

广东

6.2

6%左右

11.1

10

广西

6

6-6.5

9.5

9

海南

5.8

6.5左右

-9.2

8.7

重庆

6.3

6

5.7

6左右

四川

7.5

 

8.6

 

云南

8.1

 

8.5

 

贵州

8.3

8

1

 

西藏

8.1

9

-2.1

 

陕西

6

6.5

2.5

 

甘肃

6.2

6

6.6

6以上

青海

6.3

6-6.5

5

7

宁夏

6.5

6.5左右

-10.3

 

新疆

6.2

5.5左右

2.5

5左右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0年国家发改委将聚焦产业升级、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推进落实补短板、稳投资各项重点任务。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加大对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具体说,国家发改委将加大对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城镇老旧小区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等建设。同时有关部门将加快计划执行进度,推动尽快在2020年形成实物工作量。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将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地方对于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凸显了稳增长的工作基调,投资增长目标的设定凸显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方向,同时也显示出了区域投资机会的变化。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具体要求,提出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疫情过后,基建作用将更加凸显,基建投资将有较为乐观的预期。一方面基建项目将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市场需求和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暴露出医疗卫生、民生工程、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基建短板,以及由此衍生的基建投资方向将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 
2.供给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创新发展是王道
从长期发展历史来看,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导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水泥、混凝土及水泥制品拉动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原材料端水泥材料在不断寻求创新发展,砂石骨料行业在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格局;同时需求端需求不断升级,绿色建筑、循环经济、无废城市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产业链上下两端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行业的创新发展可以从几个维度展开:政策创新、科技创新、标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行业整体技术落后,政策要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要推动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市场供大于求,政策要引导走出去,全球化发展。科技创新是创新之本,政策与标准创新都是为了促进技术创新和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政府标准、社团标准、企业标准形成协调一致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标准不仅是政府淘汰落后的门槛、也是引领技术进步的抓手,更是企业竞争的利器。

   3.新冠疫情对行业发展影响分析

新冠疫情将对国家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和行业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如医疗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地下污水管网及处置升级改造等)补短板,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补短板,城市应急抢险能力加快建设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云平台、大数据、智能化加快推进等,将成为行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从中长期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必将加快两个发展趋势:
(1)促进 “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部分地区疫情期间显露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将成为推动全国大数据发展的间接动力,信息化后时代的数字化应用将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对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来说,仍在路上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或将因此加快步伐,在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企业管理、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将进一步普及发展,从而加快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同时为政府部门决策、制定政策及监管中将直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采集企业相关信息,减少传统层层上报环节,极大提高办事效率,真正提高国家和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能力提供强大的支撑。
(2)发挥行业企业应急保障能力将成为提升行业地位和形象的重要机遇
重大疫情的发生凸显国家和地方应急管理、应急抢险、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保障的重要性,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充分发挥行业在应急抢险,应急保障能力正在成为行业提升附加值的一个亮点。
2019年北京市住建委、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减量集约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19-2025年)》首次以地方政策文件形式提出预拌混凝土行业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技术为手段,形成以预拌混凝土生产为主业,以应急保障及满足城乡建设多品种需求为补充的多元产业格局。”并在重点工作中提出“为保障城市应急抢险工作统筹考虑全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合理布局,为城市应急救援提供充足有效的物资支撑。”

以预拌混凝土为借鉴,快速开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涉及国家及地方应急抢险、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方面相关产品(如早强、快硬水泥混凝土、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等)、技术、装备的普查,整合形成相关产品、技术、装备以及相关标准配套能力并发挥作用,积极研发应急保障功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合理生产力布局,推动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自身定位,提高行业站位,充分发挥行业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n0Bt3Fyyt6YixXDcUX5yA

(如有侵权,请联系董事会办公室<0871-6318 7896>进行删除)

 

 

 

 

创建时间:2020-03-03 12:50
浏览量:0